中国网络资讯台3月27日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,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时节。水稻种植什么品种好,能受到消费者青睐,这是农户们关心的问题。而对于“干饭人”来说,则更关注什么样的米好吃。3月27日,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——优质稻米产业2021年度推进会举行。全国的水稻“高手”齐聚南农,从品种、栽培、耕地质量到田间管理等方面聚焦优质稻米的全产业链,共同探讨优质大米的打造。
“宁香粳9号”妙处多
好吃、好看、米香浓郁
北方米有嚼劲,南方米的甘柔,如果把两者优势兼容岂不美哉?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品种“宁香粳9号”正是这样的优质大米,吃起来既柔软又有韧性,适口性佳且米香浓郁,米粒外形也更亮更美观。去年年底,刚刚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“宁香粳9号”就在全国“新米”品鉴大会上捧回了金奖。
“江苏的好多软米煮时米水比大概只能做到1:1.1,就是一斤米加一斤一两的水。‘宁香粳 9 号’这个品种的话大概可以做到1:1.2,一斤米可以加到一斤二两的水,就说明我们米还是有一定的硬性。”参与“宁香粳9号”品种培育工作的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刘世家研究员介绍,南京人偏爱口感软香的粳米,但目前市场上认可度比较高的这类水稻往往稻瘟病抗性不高,垩白度高导致大米透明度较低、外观有云雾感,“卖相不好”。 2011年,万建民院士团队以宁粳1号和武软2为亲本杂交,再与宁粳3号复交,历经十年终于培育成功并通过审定面世。“宁香粳9号”具有米质优、食味佳、早熟、抗病虫、高产等特征,而且肥料利用率高、后期灌浆快、抗倒性强。“在多品种对比试验中,该品种生育期比较短,比南粳46短15天,实收亩产都在650公斤以上。目前,该品种的种子数量不到100万斤,种子供不应求,市场上卖到12元一斤,也是供不应求。”
“粮食是饭碗,我们现在不仅要端得好,还要吃得好。以前的粮食生产主要追求产量,现在的观念变了,除了要求种植过程中要绿色、高效、信息化,大米的口感、外观、营养成分等都有讲究。”南京农业大学李刚华教授介绍,新型经营主体在水稻种植过程中,急需多方面技术支持,比如耕地质量怎么提升、怎么选择良种、田间怎么管理、病虫害怎么防治,最后如何加工。“江苏优质稻米的品种较多,除了最新品种“宁香粳9号”,南粳系列、徐稻9号等也是优质品种,但光有好品种可不行,还要有好技术、好产地,通过规模化种植,使用关键技术,从而生产出安全、绿色、高效、优质的稻米,让更多的优质大米走入寻常百姓家。
此次推进会便是在专家们的协同下,将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整合起来,形成一个产业链的技术培训,从而提高江苏水稻的产量与品质。”
水稻专家为“干饭人”支招煮饭选米窍门
优质是今后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
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“南粳46”也是江苏省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代表,具有产量高、食味品质好的特点,多次在国内外大米品鉴比赛中获得佳绩。在江苏很多种植“南粳46”的农户,田里的水稻还没成熟就被订购一空。尽管市场价高达10元一斤,但消费者依然回购不断,甚至出现想买也买不到的情况。
“今年3月中旬,‘南粳46’稻种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扩区审定,这意味这种优质稻米的种植区域将扩大。”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研究员告诉记者,培养好的品种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,“那时候日本的大米很好吃,回来以后我就琢磨怎么在江苏种出高产又好吃的大米,当时难度还是挺大的,因为江苏的气候条件和日本或中国东北很不一样,温度高,昼夜温差小,土地也不像东北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,这些都不利于好米的种植。由于‘南粳46’生育期较长,成熟较晚,种粮农户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,选择该品种时需注意与冬小麦播种的茬口衔接问题,以免影响生产。沿江苏南现在适合的南粳46、南粳3908这几个品种比较好。我们苏中地区有南粳9108、有南粳9036等。淮北地区现有南粳58等。之所以培育这么多品种是因为它区域性不一样,这样我们每个地区的老百姓都能寻到好的品种。优质是今后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。因地制宜,目前江苏各地的农户都能找到适合的优质品种。”
经过10多年的潜心努力,王才林终于培育出“南粳46”,“下一步我们就是要让大米外观也变得好看,会进一步推出既好看又好吃的品种。米饭要好吃,除了品种好,种植期间的土壤环境、施肥,稻谷后期的加工也非常重要。”王才林为“干饭人”支招:“不能用七八十摄氏度的高温快速烘干;储藏期间也要低温,保持在5摄氏度以下;老百姓煮饭的锅要能使米粒均匀受热,煮饭米水比例是一斤米加一斤一两水……”
王才林还透露了一些选米“小窍门”。“首先买米的时候,好米都会标上品种名称,好吃的米饭,米是活的,如果稻谷烘干加工的时候温度太高,米就被烘死了,就不好吃了,而且新米最好30天内吃完。”王才林介绍,“南粳”是一个系列,根据生长期长短划定适应种植的区域,但大米品质和口感是差不多的,目前市场上江苏米并不是很多,主要是因为种植面积小,绝大部分都是种来自己吃的,就算卖也是就近就卖掉了,很少到市场上去的,进市场最多的是“南粳9108”。
记者还注意到,会上不少专家介绍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突破性成果与落地技术。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米为先,每个新品种的米都是花了至少10年才从田里走上我们的餐桌。而江苏是水稻生产大省,水稻年种植面积达3000余万亩,平均产量接近600公斤,一直位于全国前列。现如今,端上桌的米饭要好吃、好看,种植期间还要高产、环保。”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瑜教授告诉记者,“从农业源上分析,稻田是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。为了更好的实现碳中和,我们需要选一个高产减排的品种。水稻产业优质、绿色、信息化、轻简化是生产目标。做到稳粮、增收、固碳、减排,才能确保粮食综合生产力和农民受益提升,增强生产系统的韧性并适应气候变化,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农业温室气体排放。大会专家们互相交流,旨在用更少的资源产更多的水稻,排更少的甲烷,早日实现气候智慧型农业。”(通讯员 许天颖 记者 春晓)
责编:王文